第141章
人形扫描机
总而言之, 这次来H省,林叙同样收获满满。
他发现, 不管是之前去大连厂还是现在的H厂,各家船厂都有看家功夫在身,只是眼下各家船厂各自为政,也没有所谓的联网,消息自然是不通畅的。
南江厂有南江厂的优势,目前经营的收入也不容小觑,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船厂没有值得他们学习的地方。
离开的时候,林叙颇有些依依不舍。@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和他一起被派到H省的同行嘲笑他:“回去之后又不是不能造船了,别那么舍不得。”
“就是!再说了, 豪华游轮咱们以后有得造呢!”
和林叙刚到船舶系统时相比,现在他们这批造船人要自信多了。
在早些年,他们只谈差距, 对国外的造船实力有一种天然的畏惧, 仿佛根本不能突破对方所制造的专利封锁, 林叙他们那批船舶系毕业生里,也有人选在80年代初出了国。
因为国际船舶市场本身的惨淡,在那时候,造船是没有太多前途的。
现在则不同, 哪怕华国船舶市场尚且无法赶上K国和日子国的市场占有率,但他们已经逐渐打出了品牌,几乎每一年,国内都有新船型被成功建造, 在一些领域, 华国船厂的实力已经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90年代以后,船舶市场逐渐复苏, 船厂有了订单,日子自然渐渐好过了起来。
LNG船的建造上有了突破,豪华游轮嘛,有了H厂的这艘船下水,以后再多造几艘也不是没有可能,只要先有第一艘就行。
林叙本身也是个乐观的人,和同行们聊了许久,大家都对船舶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现在时代变化快,各种产品在逐渐更新换代中,有些甚至已经被淘汰了。
可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海运都会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他们不会停下造船这项事业。
落地海城机场的瞬间,林叙可谓欢欣雀跃。
不得不说,他每离开海城一次,不管是坐火车还是坐飞机,他都能感受海城在飞速发展当中,机场的广告牌和之前都不一样了,让人感觉海城如今是一个活跃的现代大都市,不像林叙他们读书的时候,海城市区也会给人一种灰扑扑的感觉。
现在坐火车也比之前快多了,林叙老家县里建了座火车站,以后春节回家就不用从宁安转车了,直接回县里就行。
林叙在海城买了房,最近则在酝酿买车了,主要是有车方便,虽说厂里给林叙配了司机,可他平时想去哪儿,还是自己开车更快一些。
林叙在H省和其他船厂的领导们讨论,大家都说开车更便利,像他们老家到海城这一段,不堵车一两个小时就能到了。
现在的路到底不是70年代的路,没那么坑洼了。
外公外婆不愿意跟他到海城,但偶尔接他们过来住住也是可以的,海城的医疗也要比老家好不少。
买了两套房之后,林叙手头已经没有多少钱了,再买车的话,他的存款基本已经见底了。
思量再三之后,林叙决定,还是买吧。
眼下日子渐渐好过了起来,他们厂里条件好的已经买车了,现在路上车少,买了车还能尽情享受享受,等以后车越来越多了,像他这种怕麻烦的就宁愿不开车出门了。
他回厂之后没几天,就去买了辆汽车。
这个年代买车的人很少,和工资比起来,汽车的价格依然是天价,林叙也考虑过,他忽然开辆车回厂里,会不会成为他当了总工之后“发达了”的证据,可他在经济上一向实实在在,钱也是自己的存款,就不怕别人说闲话。
……
对于林叙买车这件事,徐军杨和陈辽的态度是——“借我开开”。
林叙:“……你俩要不要这么一致?”
简直……根本没有超出他的意料。
反正这几年,他们要用到车的地方确实比之前多很多,大概是人年纪大了之后会少几分耐心,林叙确实不耐烦等那时间久得要命的公交车了。
他平时外出倒是会搭厂车,可惜厂车停的站太少,就那么固定几站,下车之后要等很久。
“不过咱们单位附近也没有什么值得开车逛的地方,等后面有空了,去郊区和公园转转应该不错。”徐军杨有些羡慕地看向林叙,“你后面回家就方便了。”
95年以后,南江厂也开始实行双休政策,他们的私人时间比以前多了不少,不过两天的时间还是不足以让林叙回趟家。
现在不一样了,只要他想回,随时都能回,还能顺路接一下林培。
当然,林叙现在毕竟是有职务的人了,林叙也是当上总工之后才知道,厂领导的日常居然能那么忙——他周末看不到程安民和施家望的日子,对方未必是在休假,很可能从一场会议赶到另一场会议的会场。
林叙的日程表要比其他几位厂领导简单一点,他主要负责的是生产,但和之前相比,他负责的业务数量也扩大了好几倍。
幸亏林叙对造船这件事还比较精通。
回到南江厂之后,林叙休息了一段时间,接下来就对南江厂前段时间及近期要完成的建造任务进行审核,就目前而言,散货船、集装箱船和LPG船、LNG船依然是厂里业务的主要部分。
只是这几类船型的建造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中,技术标准也越来越高。
南江厂之前是有总工程师的,对方退休之后,这个位置空缺了很长一段时间。@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林叙升总工的前一阵子,有传闻说,总工之所以空着,是因为领导们在等林叙。
在一开始,林叙觉得这根本是无稽之谈,可后来他仔细一想,觉得领导们对他确实相当器重,这个传闻倒也未必是假的。
在南江厂的员工们看来,林叙上任之后,厂里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工作效率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或许因为林叙是搞技术出身,在这之前,他能介入的只有他负责项目的技术革新,而现在,他自身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又能够和高校以及研究所的专家们进行最直接的技术交流,所以技术方面的反馈来得特别快。
员工们一开始没有察觉,可在厂里“尝试”进行某些变化之后,他们确实都尝到了甜头。
还有一个,就是厂里接订单的模式更标准化了。
在接收订单时,厂里有了更标准的流程。
员工们猜,这或许和林叙那一段留学经历有关。
比较好的地方是,林叙不是那种会瞎折腾人的领导,不会一套方案来来回回打个几遍还是不通过,他也不要求员工把方案做得多么天花乱坠,关键是能看懂。
厂里熟悉林叙的人都知道,从刚进厂那会儿开始,他就是个相当实在的人,当了项目主管之后也是如此,一切从工作出发,至于员工平时的私人生活,他管的不多,也不卡考勤、卡下班,更不会动不动来一段激情演讲。
在这之前,不少老员工心里都担心,林叙上任之后可能会有大刀阔斧的改革。
虽说之前林叙在造船上收获了不少信任,但会造船不代表会当领导,不少人当普通员工的时候是一副面孔,当了领导之后又恢复了新面孔。
而且长期在厂里上班的员工都知道,越是年轻领导就越是严苛,林叙还好,好在没什么背景,要是换了有背景的,又tຊ没体验过普通员工的辛苦,又要出成绩,在这种领导手底下待久了,人不疯也得发疯。
好在林叙很理智,厂里平时怎么造船的,现在还是怎么造船,不过因为林叙本身有很深的造船情结,他自身对船的质量要相当高的要求,他平时好相处,也很好说话,还和以前一样经常下车间,在车间里一泡就是一天,压根没有所谓的领导的架子。
可如果谁在工作上完全不负责,觉得他很好骗,随意糊弄自己手头的工作的话,林叙对待对方就毫不客气。
前些日子厂里就有个员工被林叙狠狠罚了。
对方是南江厂的老员工,资历比林叙还深,据说还是厂里某位副厂长的亲戚,对方没什么大毛病,就是平时下班之后爱喝两口小酒,那天他酒喝多了,第二天上班的时候自然昏昏沉沉的,结果后面核查出来,他接的一条线路出了错,如果没被查出来的话,交船的时候必然会出大问题。
偏偏和他搭班的员工那天请了假,当时没发现这个问题。
问题是林叙带队发现的,指出问题的时候,那个喝了酒的员工振振有词,根本不肯承认自己犯了错,言语中也摆出了老员工的架势,意思是林叙不能把他怎么样。
林叙直接把人踢回了家。
据说厂里后来开会讨论了这件事,有人不同意林叙的做法,而林叙自升职之后,平时表现得很低调,厂里有什么重大决策,他一向不会唱反调,也不会在公开场合彰显自己厂领导的身份。
但那一次,林叙在会上发了大火,他这种平时脾气好的人一旦发起火来就相当可怕,在场的领导们都被吓了一跳。
据说林叙直接说了,谁不同意就在会议记录上把名字标出来,把时间和缘由记得明明白白,出了什么事,责任也由这个不同意的人担。
自然地,没有人肯签,也没有人敢签,林叙的要求自然通过了。
这个人属于厂里有背景的那类老员工,这么多年都是一样的工作作派,旁人就算有意见也只能忍着,哪怕有人把他喝酒误事这事捅到领导那里,也没有哪位领导冒着得罪副厂长的风险去处分他。
林叙之前还没当上领导,就因为分房这事把另外一个爱惹事的员工给派到下面去了。
总而言之,经过这件事以后,南江厂一众员工也对林叙的工作作风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至少在工作上,没有人敢随意糊弄了。
因为谁也不知道林叙会不会为了“处分”某个人而据理力争。
然而,他这么干虽然容易得罪人,可他一心只顾工作这事却给厂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要是林叙负责的任务,员工们基本都能一丝不苟地完成。
毕竟林叙两只眼睛灯泡似的在那儿闪着,对于造船的细节,他处处门清,遇上他这样的总工,糊弄是绝对不行的,甚至还得比之前干得更好才行。
从某种程度上说,林叙就是个人形扫描机,非常凶恶那种。@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第142章
“林叙这风格, 和咱们刚认识他的时候一模一样。”
“不管怎么说,他能做到人前人后同一副模样也不容易。”
南江厂大半员工对林叙的做法并不陌生, 毕竟他这个总工是从厂里升上去的,不是空降的,在这之前,林叙本人其实就是这个样子,对待造船兢兢业业、诚诚恳恳,所以林叙虽然严格一些,对他有所了解的员工却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林叙回南江厂后不久,H省建造出第一艘大型豪华游轮的消息被报道了出来,相关媒体特意用一则长视频表达对这一消息的欣喜, 在视频中,林叙也短暂露了脸。
“我说前面那段时间林工怎么不在咱们厂?原来是去H省了。”
“不管是南江厂还是其他船厂,要拓荒的时候就想着咱们林工吧?”
“谁让林工技术水平确实过硬, 就问这点你服不服?”
“我当然服了, 从他还是个学生的时候我就很服他。”
当上总工之后, 林叙负责解决的还是技术难题,旁人觉得难啃的硬骨头,到最后会丢到林叙这里来。
客观来说,那些难题都是一时半会很难解决的那类, 想象一下,目前的南江厂已经突破了许多技术壁垒,在LNG船的建造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面临的难题绝对比刚研发LNG船时少。
可到现在依然能作为问题存在的, 必然是有相当难度的问题。
林叙担任总工程师之后, 从第一代LNG船开始,南江厂在LNG船建造上不断创新, 货舱容量越来越大,在性能指标上不断优化,船舶航行的范围越来越广,性价比越来越高。
他本人对待造船尤其认真,而正是因为他这份态度,当他去主导一个项目时,从领导到普通员工也大多秉持着谨慎认真的态度。
至少员工们的精气神没有受干扰。
林叙既注重LNG船这种高附加值船舶的建造,也一直在找厂里申请研发投入——船舶的每一项技术革新,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
南江厂自身其实是舍得往这方面投钱的,只是换上林叙之后,他争取经费的水平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厂领导们经常嘀咕,以前林叙负责独立项目的时候,没觉得他是这样的人啊。
施家望:“……”
施家望笑而不语。
林叙不是这样的人,是因为经费没要到他们头上而已。
想到其他人要体会一下他当年的“快乐”,施家望的笑容更是止都止不住。@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这年头,伸手要钱的难,给钱的同样难啊。
实话实话,林叙对下属员工们就没有差过,以前他当项目主管的时候,就懂得为项目组成员争奖金、争奖状,只是那时候一个项目满打满算就那么多人,就算林叙再能争取,覆盖到的员工也就几位而已。
现在则不同了,林叙的视野遍布整个南江厂。
领导们也觉得很为难。
好在能让林叙去争取机会的,都是踏踏实实干项目、搞研发的员工,人数多是多了些,可林叙努力去争取,员工们同样受到了激励。
总而言之,林叙走的绝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路线。
他大学毕业之后就来到了南江厂,见证了南江厂低迷的那段时间,见证过厂里男女老少为了一艘3万吨的散货船奋战到底的过程。
南江厂能成为南船的龙头老大,能推出一艘艘具有代表性的船舶,这些荣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全厂员工一点点拼出来的。
刚毕业后没多久,他只是个小年轻,可他从不觉得厂长们和他有多么远的距离,他们敢把项目给林叙这种小年轻做,林叙也敢大胆地把项目接下来。
现在再去回想,林叙也觉得自己相当有胆量。
但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厂长们这么对待他,林叙才觉得自己成长得飞快。
在交大船舶系读书的四年,林叙从一个造船外行学成了一个对造船略有了解的年轻人,然而,他真正投入到造船这个行业、他的飞速成长、他这辈子人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注定和“南江造船厂”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
到了现在,林叙暑假实习时候认识的那几位老师傅已经退休,程安民和施家望就这两年退休,在林叙看来,造船厂能够发展,靠的不是某一个两个人,甚至靠的不是某一代人,而是一代接一代的拼搏。
他是这场造船接力赛上的一员,只是原先有人在前面拉绳,他只需要负责在中间出力就行,而现在,他也成为了那个能拉绳的人之一。
因而现在林叙除了发展自身外,也和当初的程安民、施家望一样,开始为年轻人铺路了。
他对自己的现状很满意。
可以说,他现在未必是整个南江厂最了解造船的人,但绝对是最懂得造船的人之一。
刚回到70年代的时候,林叙心里想的只是能造船就好了,可经过他认真的复习和准备,他考入了自己梦想中的船舶系,实现了自己上辈子心心念念的愿望。
也是在船舶系,林叙认识了一批出色的老师和同学。
那时候的日子过得很难,老师和学生们都一样,条件也远不如现在,大学的时候林叙一直惦记的那些设备,放到现在只是落tຊ伍版陈旧版。
那时候的教授也不像现在这样,好像比普通人高出了一大截似的,林叙觉得,老师们不仅在知识上指导着他们,也竭尽所能地关心他们的生活。
班里有同学家里条件差,连饭票都舍不得买,就有老师私底下给他匀饭票。
同学们也是一样。
林叙他们那一届船舶系的毕业生,现在大半都是造船行业的骨干和主力,刚毕业那时候,交通不方便,大家不怎么联络,当时不少人觉得,这一分别,一辈子恐怕都见不到几次了。
结果到了现在这个年纪,大家见面的次数反而多了起来。
不管是行业里开大会,还是要集中力量上大项目,或者谁家的新船剪彩,还有交流、学习、参观,卫强这个和林叙比较熟的先不说,系里那些和林叙不太熟的同学,有时候一个月能和林叙见上好几次。
这个月林叙去对方的船厂学习,没过几天对方就来南江厂了。
在交大船舶系读书那四年,林叙活得很充实,可以说,他对造船的信念除了喜欢外,大半来自大学时代。
老师们不仅教他们专业知识,也教他们投入和热爱。
而之后来了南江厂,林叙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他进厂以后就一直在参与大项目,散货船、集装箱船、LPG船和LNG船,还有驱逐舰、猎雷艇,包括他在荣光船厂造的导弹艇。
因为船舶的种类太多,建造起来又太过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所以林叙从来没有觉得腻过。
他不仅不厌倦,还一直充满着动力。
林叙其实并不确定自己对造船的爱会持续多久,他偶尔会怀疑自己,毕竟他爸是顾国前,他感觉自己身上可能有顾国前冷酷无情的一面。
好在从毕业到现在,他对造船的爱一直维持着。
从事这个行业,林叙一点也不后悔。
他当上南江厂的总工程师之后,在很多人看来,他算是功成名就了,但林叙纯粹是喜欢造船而已,比起总工这个身份带来的荣耀,造船这件事本身更让他觉得高兴。
他喜欢造船,而总工则让他得到了世俗化的成功,他凭自己喜欢的事让家人过上了好日子,成为了他们的骄傲,在林叙看来,这件事要更棒一点。
而且造船行业一直在革新。
当了总工之后,林叙出差的机会更多,现在的船展、航展办得比以前更大,世界各家船厂都在竭力突破,同时,因为造船行业本身投资巨大,新船、大型船动辄过亿美金,哪怕各家船厂财大气粗,这样的投资也不是谁都吃得消的。
遇上经济不好的年份,地主家都没有余粮。
因而从90年代开始,各家船厂的合作越来越频繁,80年代初南江厂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合作的船厂大多来自港岛、日子国这些地方,而现在,南江厂的合作方遍布世界各地,从西欧到北欧,各国船厂都和南江厂在项目上有合作。
所以对林叙而言,他睁眼看世界的机会越来越多。
以前南江厂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他们看着人家的产品,总觉得彼此之间有一道巨大的难以跨越的鸿沟,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南江厂在奋起直追,他们和其他船厂间的差距再一步步缩小。
所以现在,每次出去看到别家船厂造出来的产品,他们总会嘀咕着,自家什么时候造,谁也不会产生自家船厂这辈子都造不出这么好的产品的想法。
当然,一些船厂防他们也防得挺厉害。
不过光防也没什么用,技术这东西,不会只点亮在某一个地方,其他船厂可以投入研发,南江厂同样可以。
因为差距没有大到难以超越,对于海外的新技术,南江厂这边都是放心大胆地干。
林叙本身就是个爱折腾的人,于他而言,造船行业的革新反而让他对这个行业充满了更多兴趣。
行业里永远有新东西出现,他们厂也在不断解锁合作厂商,偶尔林叙看到国外发来的订单,会感慨世界上某个洲居然有这么一个国家。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港口,不同的水道,他们对船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为了造出符合船东要求的船,南江厂的订单永远不可能一成不变,而是要慢慢实现个性化。
——这是林叙在造豪华游轮中学到的经验。
当然,他们厂主推的几艘船没有豪华游轮那么个性化。
这些变化让林叙觉得很兴奋。
他一直觉得,自己能进入造船这个行业是一件好事。
甚至因为成天忙着造船,虽然每天灰头土脸地晃来晃去,林叙却觉得自己的心态一直很年轻,他很少觉得自己动力不足,或者老了不行了。
没动力怎么造船?
老了又怎么投入造船?
而到这个时候,林叙发现,他读书的时候对同学说的“会有的”、“能造出来”这些既像大话、又像信念的话语全都一一实现了。
那时候,所有人都觉得造大船、造出口船的目标难以实现,而现在——
都实现了。
实现得不轰轰烈烈,只是不知不觉中、仿佛理所当然一样实现了。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