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时隔一周,朝会后的清晨,天幕异象再度出现,给众人带来了惊喜。
“您关注的作者更新啦!”已经关注作者的人都收到了这样一个提示。紧接着,天幕开启了它的推送:《古代美男子系列》。
天幕下的众人纷纷猜测这次盘点的美男子会是谁?
秦汉时期的君臣实在是猜不出来,春秋战国时期的美男子肯定不会盘点,而秦汉又没有什么出名的美男子,之前开放评论区的时候,也没有人在评论区讨论美男子啊,基本上都忙着教育自家不成器的后辈去了。
人都有私心,最想知道的肯定是自己的后代怎么样了。
而各朝的人相互交流,也是交流各种科技发明,农学以及医学方面,毕竟难得有沟通古今的机会,自然要以国事民生为重。
有闲情逸致讨论美男子的不多,倒是讨论美女的比较多。
有关美男子系列,热门的人选是公孙子都、宋文公、宋玉、嵇康、潘安、卫玠、慕容冲、兰陵王高长恭、韩子高、独孤信这十人,知名度够高,是唐朝以前的十大美男。
魏王曹操下意识地把目光放到了他的养子何宴身上。
何宴的母亲很美,不然他也不会纳何宴的母亲为妾了,“男肖母,女肖父”,何宴长的像他的母亲,脸十分的白净,正所谓一白遮百丑,再加上何宴的五官也不差,妥妥的美男子啊。
钟繇想到了荀令君,又有才华又有颜值,魁梧英俊。
汉昭烈帝刘备觉得,论相貌,诸葛丞相也是能够排得上号的。不过诸葛丞相先前作为丞相被天幕盘点了,这盘点美男子的视频就不会有诸葛丞相了。
唐朝之后基本没有出过什么出名的美男子。
公孙子都、宋文公、宋玉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应该不会被盘点,公认的四大美男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排除宋玉,那就只剩下三位了。
“奸相系列”盘点了三个,美男子系列应该也是三个。
唐朝之后的人基本上猜出了“美男子系列”会盘点哪三个人,然而接下来的天幕异象出乎了他们的预料。
倒也没有太离谱。
【哈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苏打,时隔一周,又与大家见面了。视频开始前先感谢各位观众,上期视频点赞和投币都超出了预期,作者菌非常开心。
这期视频,我们来盘点新的系列“古代美男子系列”,闲话不多说,我们进入正题。】
天幕上出现了两个字:嵇康。
天幕下的众人十分的期待,想知道被誉为美男子的嵇康到底长什么模样?虽然有画像流传,但是谁知道保不保真?而且画像也不能百分百复刻所画人物的美貌啊。
同为男子,也想要欣赏美男呢。
天幕下的众人觉得,这一期的天幕盘点,应该是女人们想看的。
历朝历代的皇太后、皇后、女将、才女等人,除了和丈夫伉俪情深的,都希望天幕能够出现正值花期的美男子。都说红颜枯骨,蓝颜也枯骨啊,再美的人,不论男女,到老了都是没有那么好看的。
天幕异象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
随着“嵇康”两个字的消失,天幕上出现了恍如仙人下凡的嵇康。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仪容举止十分的出众,不愿意出仕,隐居竹林弹琴咏诗,见到他的人都以为是神仙下凡,是“竹林七贤”之一。】
清晨,竹林里还有薄雾未散。
嵇康于林间抚琴,那通身的气质,莫说当时的人们了,就是天幕下观看天幕的众人也误以为嵇康是神仙下凡。
气质绝佳,颜值还高,妥妥的仙人啊。
【关于嵇康,《晋书》中有个小故事,说是有个樵夫上山砍柴,遇到了嵇康,惊为天人,以为是神仙下凡。】
天幕下的众人见识到了什么是天人之姿。
嵇康:“……”他所处的时代应该是三国时期,怎么会被记载在《晋书》当中?难道他活到了司马家篡夺曹魏皇位的时候?
他不愿意出仕,就是因为朝堂之上是司马家掌权,所以才辞官归隐。
写史书的人是怎么回事?
【嵇康出生于魏文帝曹丕黄初年间,官二代出身,父亲是御史台属官。嵇康被举为秀才,早年在曹魏做官,官至中散大夫,娶了曹操的儿子曹林的孙女,也就是曹操的曾孙女为妻,生有一儿一女。
这个曹林有个同母异父的兄长——秦朗。
嵇康娶的充其量也就是曹魏宗室的女儿,这一支往上三代都没有当皇帝的,往下,咳,还没到下一代曹魏就被晋朝取代,王爵都被除了。
嵇康是曹魏宗室的女婿,在司马家掌权之后,就不再做官了。】
魏王曹操:“……”天幕提起秦朗是什么意思?又想说他好人/妻?不过嵇康是他曾孙女婿还是令他十分开心的。“女肖父”,他的玄外孙女肯定是位美人。
更令他开心的是,嵇康对曹魏绝对的忠诚。
【嵇康在司马家掌权之后,拒绝做官十分决绝。有朋友离职之时,举荐嵇康代替他,嵇康不去,非但不去,还宣布与这个朋友绝交。
嵇康这个朋友,名叫山涛,与他同为“竹林七贤”之一。】
天幕上出现了嵇康所写的绝交信全文。由于实在是太长了,停留的时间并不足以让天幕下的人全部看完。
天幕下的众人虽然没有看完,但是对嵇康的文采有了概念。
【嵇康很小的时候就没了父亲,早年家里穷,经常和向秀在大树下打铁,维持生计。这个向秀也是“竹林七贤”之一。
钟繇的小儿子钟会前去造访嵇康,恰巧就遇到了嵇康在打铁。】
天幕下的众人:“???”嵇康如此神仙似的人物居然在打铁?钟会亲眼见到,对嵇康的神仙滤镜得碎了吧?
嵇康打铁,让他们意识到,神仙也是要吃饭的。
宋朝之后的文人沉默了,瞧瞧自己弱不禁风的身子骨,再瞧瞧人家嵇康,同样是文人,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都是宋朝重文轻武惹的祸啊。
【钟繇是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臣,配享太庙。他的儿子,身份尊贵。
嵇康不理会钟会,专心打铁。
钟会是个有才华的,擅长辩论。他见嵇康不理他,在一旁看了很久嵇康打铁,最后还是走了。嵇康见钟会要走,终于开口了:“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两人的对话有种佛教禅语的感觉。
后世苏轼在《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诗中就引用了“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这一句。
说句题外话,看史书真的能够从中学到很多。古代学子是将史书当成必修课的,里面记录的故事都是先辈的经验,不说别的,就连写诗都能够用上。
看到苏轼的这首诗,作者菌和苏轼英雄所见略同啊,嘿嘿。】
天幕上出现了《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全诗。
天幕下的众人仍然十分好奇后世的学子都学些什么?是比他们辛苦还是比他们轻松?四书五经百家论,还有各朝各代的史书,基本上都是要熟记于心的。
如果能够看一眼后世的课本就好了。
钟繇生钟会这个小儿子的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估摸着是看不到钟会长大成.人了,如今在天幕异象上得知钟会很有才华,还擅长辩论,老怀安慰。
但是他高兴的太早了。
【嵇康对特意来造访他的钟会不理不睬,光顾着打铁,狠狠地得罪了钟会。
钟会回去就和司马昭说嵇康很有才华,是卧龙,若不能启用嵇康就应当戒备嵇康。之后,钟会又诬陷嵇康想要帮助曹魏的大将毌丘俭,与司马昭作对,奈何山涛反对就没有成。所以后来嵇康就和山涛绝交,还和吕安一起诽谤圣贤之书,言辞放荡,应该除掉。
嵇康被安上的罪名是“言论放荡,非毁典谟。”然而真正的死因是他不肯为司马家效力。
毌丘俭因不满司马昭的兄长司马师废掉曹魏的皇帝曹芳,杀害夏侯玄,举兵反抗,兵败被杀。钟会先说嵇康有大才,又说嵇康想要帮助毌丘俭,等于是把嵇康送上了死路。
嵇康自己呢,拒绝做官非常的强烈,等于验证了钟会的说法。
司马昭听信了钟会所说,将嵇康给斩了,哪怕三千太学生请求让嵇康当他们的老师,也是于事无补,没能劝动司马昭改变主意放了嵇康。
怎么可能放呢?
司马昭本就以为嵇康是亲曹魏的,再让嵇康当太学生的老师,不就是在帮助嵇康培养对付他的势力吗?】
【《世说新语》中则是说吕安的妻子被兄长吕巽迷/奸了,吕巽害怕吕安告官,于是先发制人告官说吕安不孝。嵇康出面替吕安担保,结果司马昭将嵇康和吕安一起杀了。
《世说新语》只是小说,里面的故事当不得真。】
钟繇:“……”他儿子钟会怎么就死心塌地的为司马家效力呢?
此时,钟会正与姜维密谋。
【嵇康在临行前,索要了一张琴,最后弹奏了一曲《广陵散》。他后悔之前有人向他学习这首曲子时没有答应,现在《广陵散》成了绝响。
嵇康被斩于东市,享年四十岁。】
【本期视频盘点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多多收藏、点赞、投币支持哦。
我们下期视频再见,敬请期待哟。】
天幕上又出现了供人点赞、关注、投币的粉红色图标。
众人纷纷点赞、关注、投币。
第162章
时隔一周,朝会后的清晨,天幕异象再度出现,给众人带来了惊喜。
“您关注的作者更新啦!”已经关注作者的人都收到了这样一个提示。紧接着,天幕开启了它的推送:《古代美男子系列》。
天幕下的众人纷纷猜测这次盘点的美男子会是谁?
【哈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苏打,时隔一周,又与大家见面了。视频开始前先感谢各位观众,上期视频点赞和投币都超出了预期,作者菌非常开心。
这期视频,我们继续来盘点“古代美男子系列”,闲话不多说,我们进入正题。】
天幕上出现了两个字:潘安。
【之前盘点的嵇康比较冷门,众人只知道他的广陵散,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有着宛如神仙下凡的俊美与气质。这期视频将要盘点的潘安是家喻户晓的美男子,全赖一个成语——貌若潘安。】
天幕上出现了潘安本人。
西晋以后的君臣们都听说过潘安这个人,可以说对潘安的了解比天幕异象所展示的更为详尽。众人虽然十分了解潘安,但还是目不转睛地观看天幕异象。
原因很简单,天幕在盘点一个人物的时候,并不仅仅只是盘点这个人,还会讲些其他朝代的事情。
众人想要知道未来会发生的事情。
清朝的君臣们对历朝历代的史料都十分的了解,毕竟能通过科考得中进士的都是才子。
而才子怎么可能不读史书?
所以说天幕异象盘点的内容他们大部分都知道,也知道天幕说的没错,所以在天幕预示未来的时候,才会深信不疑。就是天幕异象提及大清的时候比较少,还多半是骂名。
这都怪乾隆皇帝把《天工开物》给禁了。
他们联系到了民国时期的爱新觉罗·傅仪,以及后世一些经历了三朝活到现代的人物,得知很多科技原本都是他们的。结果就是因为大清禁了科技相关的书籍,这些书籍流传到了海外,再回来的时候就成了他国的科技成果了。
自己不要的东西,别人当成了宝,将其发扬光大,成为了可望不可即的存在。
如果不是乾隆皇帝阻断了大清的科技发展,他们在科学技术还是领先全世界。可惜啊,乾隆皇帝的愚民政策非但没有巩固清朝的统治,反而自食恶果。
国门被侵略者打开不说,国民都没有自信了。
【说到潘安的美貌,《世说新语》中有一则故事:掷果盈车。讲的是潘安驾车出行,迷倒了不少女人,从少女到老妇人各个年龄段的都有。因为爱慕,这些女人往潘安的车里丢水果,丢满了一整车。
后世来了一个夸张版的,潘安驾车出行,被爱慕他的女人用水果砸死了。】
天幕下的众人震惊了,被水果砸死?
这也太夸张了吧?原以为被看死的美男子卫玠就已经够惨了,没想到还有更惨的。
被看死好歹不疼。
【潘安出生于魏齐王曹芳正始八年,也就是公元247年,也是个官二代,父亲是内史,相当于郡太守。
潘安年少有才,举秀才,辟司空太尉府。
荀顗当太尉的时候是在西晋建立之初,潘安也是在这个时候入太尉府的,也就是说,潘安当过荀顗的手下。
荀顗是西晋的太尉,他的父亲荀彧被曹魏追赠为太尉。
说句题外话,荀顗是西晋的开国功臣,帮着司马家推翻了曹魏。史书上说的“空食盒”事件很可能是真的,荀顗搁这为父报仇呢。当然了,“空食盒”事件也不一定是真的,另一部正史说荀彧是愁死的。
潘安在给荀顗当下属的时候写了《籍田赋》,十分符合规范的文章。】
天幕上出现了《籍田赋》节选。
天幕下的众人感叹果真出名的美男子都是才子啊,要不就是如韩子高一般擅长骑射——公孙子都、独孤信;或者如慕容冲一般骁勇善战——高长恭;而宋文公身份高贵。
相信民间的美男子肯定有,只是纯粹的空有美貌的花瓶不被人们熟知。
空有外在也不足以令大众喜欢。
嗯,美男子基本都集中在隋唐以前。隋唐以后的众人对古代的美男子可谓是如数家珍,不需要观看天幕盘点,他们知道的更为详尽。
现在就是期待天幕在盘点潘安时,能讲讲隋唐之后的事情。
魏晋之前的君臣们对这一期的天幕盘点很感兴趣,后世的美男子十分的赏心悦目,美的各有特色,而且盘点的这两位都很有才华。
只是,什么是“空食盒”事件?
曹魏集团的人心照不宣地避开了“空食盒”的话题,没人敢谈论此事。
魏文帝曹丕:“……”
虽然他也不满荀彧反对他父亲称魏公,对荀彧父子支持曹植和曹植更为亲近而不支持他很有意见,但是荀彧的儿子荀恽娶了他姐妹啊,是亲戚。
他有亲外甥是荀家人,就不好清算。
别说荀家了,就连汉献帝他都得好生供着,谁让他的姐妹们帮着丈夫不帮着兄弟呢?
天幕异象说他迫害兄弟曹植就可笑。
他可是十分注重亲情的,姐妹嫁给了汉献帝刘协为妻,在他向刘协讨要玉玺的时候,当着他的面骂他,他都没有把姐妹怎么样。荀恽偏向曹植,他再不满,都没有把荀恽怎么样,对荀恽的儿子关爱有加。
他怎么可能迫害曹彰和曹植?
也不知道是谁写的野史,说他和曹彰下棋时毒死了曹彰,逼曹植七步成诗。
曹彰不过是一员武将,有必要谋害?父亲从来就没有考虑过立曹彰为世子,他又何必忌惮曹彰?把左膀右臂给毒死,当他傻吗?
再说曹植,曹植作诗还需要走七步?他直接不让曹植卷入政治中心。
【潘岳的诗歌被钟嵘列为上品,当然了,钟嵘在点评诗歌的时候带有浓厚的个人情绪,有失公允。他说不好,不一定就不好。而他说好,也不一定就好。从他将曹操的诗列为下品,而曹丕的诗列为中品,就能看出来,过于离谱。
曹丕是“三曹”中的垫底,应该没得说的。
说他的文采强过“建安七子”都行,毕竟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之一;但说他强过曹操,吹的就有点大了。
潘岳的文采应该也是没得说的,是西晋“二十四友”之首。这个“二十四友”是按照文采来排的,至于含金量如何……夷陵之战中火烧刘备连营陆逊的孙子,吴国的中流砥柱西陵之战大破晋军陆抗的儿子陆机在这“二十四友”里面。
陆机在史书的记载是文章冠世。】
天幕下的众人:“???”听这意思,是陆机凭一己之力拉高了“二十四友”的含金量?当然也有可能,“二十四友”中,只有陆机在后世较为出名,能够让观众有概念。而陆机的出名,离不开其祖父、父亲的光环。
丞相曹操的脸黑了,随意品评他的诗作,还说他写的诗不好。
当然,他没有想要杀人的想法。《三国演义》他已经看过了,里面说他因为刘馥出言不逊,说他写的诗句不吉利,就将刘馥给杀了,真是深深地刻画了他草菅人命的形象。
看来他屠城是真的错了,太不得人心了,以至于一千多年以后的人这样抹黑他。
屠城,可不就是草菅人命?
因为屠城不得人心,所以他想称帝,就只能等到统一了天下之后。自古成王败寇,用盖世的功劳掩盖过往的罪行。
天下没有统一,他逼天子禅位就是找死。
而曹丕就不一样了,平定叛乱的时候,向他请示能不能放过投降的人,没有屠过城,名声要比他好得多。
逼天子禅位是顺理成章。
当然,他其实也并不想偏安一隅,想要看到国家统一,不想看到国家四分五裂。
曹丕:“……”气得想要掀桌。
他的文采不如父亲和子建,这事天幕到底还要再说几遍?知道了知道了都知道了啊!
大魏吴王孙权羡慕嫉妒恨。
正所谓:“富不过三代。”陆逊祖孙三代人都十分的出色,是祖坟冒青烟了吧?
陆逊千不该万不该,和太子孙和勾结。
以己度人,唐太宗李世民其实对李承乾还是不满意的吧,不然也不会将偏爱李泰表现的那么明显。
太子孙登在世的时候,他可没有偏爱其他儿子。
汉昭烈帝刘备广发英雄帖,招募后世能够助他打赢夷陵之战的能人异士。原本不用这么麻烦的,只要有法正的远程指导就行。
但是他有外挂,对面也有外挂啊,就只能继续摇人。
关键还得是看诸葛丞相的人脉关系,诸葛丞相在后世的人脉可比他强多了,一句话就能让后世的名将为其卖命。也多亏了曹魏皇帝的短命,晋朝的太不争气,使得兴复汉室成了众望所归。
【潘安当过两个县的县令,颇有政绩,被调去当尚书度支郎,因罪被免官。后得人推荐,又当官了,但是推荐潘安的人因为朝廷斗争被杀,潘安的官职又没了。
没过多久,潘安又当上了县令。
潘安贪图功名利禄,卷入了朝堂纷争,最终的结果是被夷三族。按理说,他做官也还算可以,颇有政绩,若是生在太平盛世,想要当上高官也不是不行。
但是潘安生在西晋,摊上了“八王之乱”的动荡时期,结果就悲剧了。晋惠帝司马衷永康元年,也就是公元300年,潘安被杀,终年五十四岁。】
晋武帝司马炎十分后悔立傻儿子当太子,更后悔让贾南风给傻儿子当太子妃。
好在现在还能够挽回。
【本期视频盘点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多多收藏、点赞、投币支持哦。
我们下期视频再见,敬请期待哟。】
天幕上又出现了供人点赞、关注、投币的粉红色图标。
众人纷纷点赞、关注、投币。
第163章
时隔一周,朝会后的清晨,天幕异象再度出现,给众人带来了惊喜。
“您关注的作者更新啦!”已经关注作者的人都收到了这样一个提示。紧接着,天幕开启了它的推送:《古代美男子系列》。
天幕下的众人纷纷猜测这次盘点的美男子会是谁?
魏晋以前和魏晋以后的人都十分期待,想要亲眼看看美男子究竟有多美?魏晋时期的人则不同了,管你是不是美男子,该杀就杀。
天幕盘点的两个美男子,都是被司马家的人杀的。
即便天幕盘点了嵇康,司马昭知道嵇康是冤枉的,也没有改变主意不杀嵇康。只是在杀嵇康之前,给了嵇康一个传授广陵散的机会。至于嵇康愿不愿意珍惜这个机会,他也不甚在意。
一首曲子而已,不能帮助他平定天下,失传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而且这首曲子也不是嵇康原创,等到天幕再次开放评论区的那天,自然会有音乐大家在评论区寻找传授嵇康广陵散的人。
各朝各代能够互通,就不存在有知识失传的可能。
【哈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苏打,时隔一周,又与大家见面了。视频开始前先感谢各位观众,上期视频点赞和投币都超出了预期,作者菌非常开心。
这期视频,我们继续来盘点“古代美男子系列”,闲话不多说,我们进入正题。】
天幕上出现了两个字:卫玠。
【说到卫玠,我们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因为长得太美,被围观的群众给看死的倒霉蛋。
卫玠体弱,还真有可能就是被看死的。
兵马俑的一号坑目前还没有安装空调,里面人山人海,寸步难行。体弱的人进去,可能就是竖着进去,被抬到头顶横着出来。
史书记载,卫玠因为长得太美,看他的人挤成了人墙。】
天幕上出现了成年时的卫玠。
天幕下的众人在看到卫玠的样貌时无不惊艳,真实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珠玉在侧,有种自惭形秽的感觉。众人更为期待天幕盘点美女系列,也好欣赏欣赏,而不是自惭形秽。
潘安也只是招女人喜欢,卫玠是能让男人也为之倾倒。
【卫玠出生于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七年,也就是公元286年,是个官二代,字叔宝。
古代兄弟排行的次序一般是按照伯仲叔季。
卫玠有个兄长卫璪字仲宝,很可能两人还有一个长兄字伯宝。如果没有这个长兄,为什么卫璪要字仲宝而不字伯宝呢?】
秦始皇嬴政:“……”又是魏晋时期的人物。魏晋时期出美男?
众人都目不转睛地观看卫玠,唯有扶苏看向了张良,觉得自己的老师才是最美的,“貌若好女”可不是瞎吹,不由得想起了《战国策》中的一则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
果真人心都是偏的。
张良原本在看卫玠,感受到了扶苏的视线,扭过头来回望了一下扶苏,满眼不解,不看美男子卫玠,看他做什么?
扶苏对张良笑了笑,仰头看向了天幕。
张良:“???”虽然不解,但这种事情也没有非要刨根问底的必要。
唐太宗李世民心道又来了。
天幕下的众人有笑点低的,听到“伯宝”两个字,忍不住笑了。卫玠的父亲给孩子取名的方式还真是别致,不过也算是好的了,至少“宝”字不是什么贬义词。
不过,伯宝确实有可能存在。
【卫玠五岁的时候,就长得非常好看。他的祖父卫瓘说他漂亮的不同寻常,可惜自己年纪大了,不能看到他长大后的样子。
有个词是“金童玉女”,卫玠则是玉男。
卫玠七八岁的时候,乘坐羊车去市场,人群聚集的地方,见到他的人都说他是玉人。
俗话说:“男肖母,女肖父。”
卫玠的美貌主要是遗传了母亲王氏,所以才是“玉人”,应该是貌若好女的长相,而且要比貌若好女更美。
卫玠的母族也是当官的。
卫玠的舅舅骠骑将军王济也是个美男子,但他每次见到卫玠都自惭形秽,认为卫玠和他在一起,如明珠之在旁,明的照人。】
天幕上出现了幼年的卫玠遭人群围观的场景。
画面一转,又出现了卫玠和王济在一起时的场景。王济本人英俊豪爽,风度翩翩,姿态优雅。但是和卫玠在一起,就显得有些黯然失色。
扶苏想到史书对张良的评价是“貌若好女”,天幕这样说礼貌吗?
晋武帝司马炎有点心虚。
俗话说:“宁修十座庙,不拆一桩婚。”他听信谗言,破坏了自己女儿与卫玠叔父卫宣的婚事,待到他得知是误会,想要让女儿与卫宣复合时,卫宣却去世了。
以天幕异象这种过于发散的盘点,不会将这事给扯出来吧?
卫瓘十分高兴,托天幕异象的福,他已经看到了卫玠长成后的样子。虽然他之前在评论区开放的时候,问儿子要了卫玠长大后的肖像,但是画像上卫玠不如真人的十分之一美貌。
突然,他想到嵇康和潘安都是司马家的人诛杀的,不知道他孙儿卫玠的结局如何?
他不相信还有人会被看死。
真有那么多人围观,到了水泄不通的地步,为什么出门不戴上面纱遮掩一二呢?
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孙子卫玠被人看死。
【卫玠是著名的清谈名士,“清谈”这个词看起来很高大尚,实际上是夸夸其谈,不切合实际。
卫玠还是位玄学家,研究周公解梦的。
如果卫玠生在现代,应该会想当一名心理医生。可惜卫玠生在了古代,不知道梦是如何形成的,据说被这个问题困扰到生病——出自《世说新语》。】
晋怀帝司马炽心道:卫玠的思路还真是清奇。
卫玠:“……”他不是研究周公解梦的啊,更遑论因为这种事情生病?他是研究《老子》、《庄子》、《周易》这类古典书籍。
所以,梦是如何形成的?
【嵇康擅长抚琴、打铁,最出名的是广陵散;潘安虽然追求名利,但是当县令的时候颇有政绩;卫玠先后当过太傅、太子的属官,擅长清谈,受到当世名士的追捧。
说起来卫玠和“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还有亲戚关系,是山涛的孙女婿。卫玠的原配早亡,续弦是山涛的孙女。
卫玠很有政治眼光,早早地预料到了中原会大乱,带着家族南迁。
晋惠帝司马衷在位的时候,卫玠拒不做官,推拒了朝廷的多次任命,直到很久之后,才当了个不痛不痒的小官,随时都能走人。】
【东晋时有句谚语:“王与马,共天下。”王,指的是王氏家族王导、王敦。
两人支持司马睿登基,大权在握。
王导对卫玠的印象也很不错,给卫玠贴的标签是风流名士,以及堂弟王敦的好友。
王敦对卫玠十分的欣赏。
卫玠和未来东晋的掌权人关系处好了,人生安全也就有了保障,不至于像嵇康、潘安那样得罪了当权者惨遭杀害。虽然王敦十分的欣赏卫玠,但是卫玠并不看好王敦,认为王敦不是忠臣。
卫玠想要离开王敦,离的远远的,便去了建邺,也就是现在的南京。
或许卫玠也有预料不到的时候,千辛万苦地跑到了建邺,结果在建邺又双叒叕遭到了人群的围观,一病不起,病逝的时候才二十七岁。
而建邺,在未来也成了东晋的都城。】
魏王曹操想起了荀彧,当年荀彧也是预料到了颍川将会遭受战乱,早早地劝说族人举家搬迁。
看来卫玠的眼光确实独到,看人也准。
天幕下的众人:“……”被天幕这样一形容,卫玠和王敦怎么有种他逃他追的既视感?
卫玠选择居住的城市,在未来成了京师。
京师的房价一般来说是比其他城市的房价高的,除非是遇到了皇帝带着文武百官弃城逃跑的时候。
卫玠的族人跟着他搬家赚大发了。
晋元帝司马睿也感叹卫玠看人很准,若是能活到他所在在朝代,他一定要重用此人。
卫玠说的没错,王敦确实不是忠臣,举兵谋反了。
拥有如此高的见识,受到当世名士的追捧,高瞻远瞩,提早南下在未来的都城定居,怎么会是只知道夸夸其谈的人?
卫玠缺的是一个将理论转为实际,建功立业的机会。
王敦:“……”万万没有想到,他在卫玠眼中是个不忠之人,看来十分的了解他,不愧是他所称赞欣赏的人物。
他曾以清君侧的名义攻入建康,执掌大权。
【晋怀帝司马炽永嘉六年,也就是公元312年,卫玠积劳成疾,遭人围观之后病情加重,不治身亡,年仅二十七岁。】
卫瓘:“……”他孙子卫玠还真是被人给看死的。不过比起嵇康和潘安,卫玠也算是得了善终。
【本期视频盘点就到这里,古代美男子系列已经结束啦,下周同一时间将更新新的系列,希望大家多多收藏、点赞、投币支持哦。
我们下期视频再见,敬请期待哟。】
天幕上又出现了供人点赞、关注、投币的粉红色图标。
众人纷纷点赞、关注、投币。
晋武帝司马炎狠狠地松了一口气,天幕并没有骂他偏听偏信,拆人姻缘,有点不像是以往的作风。
以往的盘点那是宁愿跑题,也要痛骂一番败家皇帝。
天幕下的众人十分期待下周的天幕异象,不知道会盘点什么系列?也期待评论区的再次开放,方便在评论区找人。
第164章
苏若雁已经怀孕五个月了,肚子十分明显的显怀了,邻居们再傻也都知道她怀孕了。
苏若雁的父母公关水平可谓是一流。
女儿早就结婚啦,丈夫是一线城市大企业的高管,经常出差,担心保姆服务不周到,正好他们也想念女儿了,所以女儿就回来了。
什么,婚礼怎么没有邀请你们?我们和你们的关系很好么?
男方那边的亲戚可好了,不会借钱不还,更不会时不时地打秋风,婚礼的排场可大了,我们之前去女儿那里就是参加婚礼去的。
反正女儿也不打算结婚,这样说也没什么。
在邻居们的眼中,苏若雁在外地结婚了,嫁了一个不错的男人;在亲戚们的眼中,苏若雁的父母傻傻的,没有借着结婚的机会邀请他们参加婚礼,好用收礼金的名义逮着他们还钱。
苏若雁的父母还时常吹嘘女儿的工作。
做视频剪辑的,可以居家办公,收入可观,既能时常陪伴他们这做父母的,又能赚钱,自己当老板可比出去打工舒坦多了。
一时间,赢得了不少艳羡的目光。
苏若雁的父母想着等到女儿生产的时候,新房也通风一年了,可以住到新房里面去,就说是婚房。
新房在省会,而他们住在地级市。
他们之前离开哪里是去看望女儿参加女儿的婚礼,分明是惦记着新房的通风问题,经常过去看看。当然,因为还没有退休,只能放假的时候去。
没想到倒是给了他们去“参加婚礼”的便捷。
说起他们家的发家史,还得是靠拆迁。原本苏若雁的父亲初中没毕业,只是乡镇上一员普通的下井工人,母亲也只是小诊所的护士,学历仅有中专,在苏若雁读高中的时候,恰逢拆迁。
家里有了启动资金,夫妻俩直接成了煤老板,在市里买了房。
苏若雁的母亲是护士,早就知道苏若雁肚子里怀的是个女孩,取了一堆女孩的名字,无一例外都是姓苏。
苏若雁的父亲也取了一堆名字,也同样是姓苏。
苏若雁坚决反对,说道:“当下这个环境,如果孩子随我姓,不就等于宣告天下她没有爸爸吗?父母双全,随母亲姓的也有,但是只是少数,远不如随父亲姓的多。”
苏若雁的母亲觉得女儿说的很有道理。
苏若雁的父亲劝道:“你也说了,随母亲姓的不是没有,怎么就宣告天下孩子没有爸爸了?”
苏若雁摊手:“孩子有爸爸,倒是拉出来遛遛啊。”
苏若雁的父亲:“……孩子的爸爸姓什么?”他女儿对孩子的爸爸绝口不提,不管他们怎么问都不肯透露半个字,怕他们会去找孩子的爸爸。
现在这种时候总该说了吧?
苏若雁记得自己小时候的偶像是帝师张良,随口说道:“孩子的爸爸姓张。”
其实并不是,孩子的爸爸姓周。
她小时候从祖母的口中得知,她曾祖母的外婆姓张,说不定还真有点张良的血脉呢,反正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而且也符合民法典的规定,出了五服的母系直系长辈也是直系长辈。
就是证明关系这一步有点困难。
哦,登记的时候可以直接说是随孩子的爸爸姓,反正又不上孩子爸爸的户口。
实在不行就套用等三种情形吧。
苏若雁的父母妥协了,又取了一堆张姓女孩的名字,给苏若雁提供取名的思路。
真正做决定的,还得是苏若雁这个亲妈。
苏若雁早在刚回家的时候就做了产检,从母亲口中知道了孩子性别,可别提有多高兴了,孩子将来肯定是美女。
孩子的姓名她早就想好了。
古代,时隔一周,朝会后的清晨,天幕异象再度出现,给翘首以盼的众人带来了惊喜。
“您关注的作者更新啦!”已经关注作者的人都收到了这样一个提示。紧接着,天幕开启了它的推送:《古代谋士系列》。
说到谋士,乱世的时候涌现的最多。
天幕下的众人纷纷猜测这次盘点的人物会是谁?汉朝以后的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三国时期的众位谋士。
首先排除之前已经盘点过的诸葛亮。
一般来说,天幕已经盘点过的人物就不会再盘点了,好比诸葛亮,既可以进入名相系列的盘点,也可以作为名将来盘点,还能够当作诗人来盘点,当然也是谋士。
这就过于重复了。
【哈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苏打,时隔一周,又与大家见面了。视频开始前先感谢各位观众,上期视频点赞和投币都超出了预期,作者菌非常开心。
这期视频,我们来盘点“古代谋士系列”,闲话不多说,我们进入正题。】
天幕上出现了两个字:李斯。
秦始皇嬴政没有想到天幕会再次盘点秦朝的人物,而且是作为谋士进行盘点。
还好不是奸相。
远在百越之地的李斯松了一口气,他作为谋士盘点,应该是盘点他的功绩的。
还好不是奸相!
【谈起李斯,我们要么是压根就没有听说过这人,对这人毫无印象;要么就是对他的印象是与赵高勾结,扶持胡亥继位,害死皇长子扶苏,秦朝二世而亡的罪魁祸首之一。
其实李斯身为丞相,助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功不可没。】
秦始皇嬴政想到确实如此,所以他才对李斯网开一面,连亲儿子胡亥都杀了,却没有杀掉李斯,而是让李斯去百越之地戴罪立功。
天幕说到李斯的功绩,看来这期视频盘点李斯,是给他大秦长脸的。
嬴政听天幕再度提起原本轨迹中的扶苏,还是忍不住伤感。扶苏只是一个监军,而监军是没有兵权的,若是兵权在扶苏手上,后续事情走向也许就不一样了。
而以蒙恬和扶苏的关系,怕是还没有好到能让蒙恬举兵造反的程度,且造反也没有一个正当的理由。
天幕说的没错,就算蒙恬自己不惜命,愿意奉扶苏为主跟随扶苏造反,也该考虑到亲兄弟蒙毅以及整个家族的性命与荣辱。
再有就是,造反的胜算有几成?值不值得赌上全族的性命与荣辱冒险?
朝廷有边关三十万大军的家人在手,文有李斯,武有王翦,且占据大义。扶苏和蒙恬举起造反就是反贼,为世间所不容,胜算顶多也就三成吧。
这也是他放心把扶苏派去边关的原因之一。
嬴政想到扶苏自杀就忍不住叹息,关键还是他出事的时候蒙毅恰好不在他身边,而蒙恬和扶苏并不知道蒙毅当时不在他身边。
如果当时蒙毅在场,赵高和李斯勾结就该掂量掂量了。
太子扶苏对张良格外在意,担心天幕异象再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场景再现会刺激到张良。
张良:“……”
之前天幕开放评论区的时候,他看到后世的自己在评论区出现,于是私信质问后世的自己为什么要尽心竭力地帮助刘邦,不惜坑死韩王。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思想转变?
虽然他在往期的天幕异象盘点中窥知一二,但是毕竟没有亲身经历过,想要听听后世自己的想法。
结果……结果就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后世的自己询问他,秦始皇在看了天幕异象之后有什么举动,高祖皇帝还好吗?真就满心满眼都是刘邦啊,简直了!
他得太子殿下的知遇之恩,是铁定要为秦国效力的。
天幕下的众人:“……”他们怎么可能会没有听说过李斯,不知道李斯这个人?他们都是生活在秦朝以及秦朝以后的人,对秦朝的丞相李斯不说是了如指掌,那也是相当的熟悉。
想起来了,这天幕异象背后的作者菌并不知道他?她?发布的视频是给他们这些古人看的。
后世的历史课本也太简略了吧?
【李斯师从荀子,学的是帝王之术,也就是治国之道,有着远大的抱负,听说秦王想要统一天下,就去了秦国,成为了相国吕不韦的门客。
吕不韦十分欣赏李斯,提拔李斯做了郎官——君主侍从。
李斯成了郎官之后,就能接触到当时还只是秦王的嬴政了,便向嬴政献策,又得到了嬴政的赏识,升官了,成了长史——幕僚。
嬴政按照李斯的计策,着人带着重金游说各国。
游说什么呢?是到各国去挖掘人才,重金收买这些人才替秦国效力,若是有不愿意替秦国效力的人才,就直接杀掉。
离间各国的君臣关系。】
天幕下的众人:“……”这就是简单地将史书的内容概括了而已,这些他们都知道啊。
著名的离间计,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众人期待天幕异象再度跑题,只有跑题了才会透露出他们不知道的事情,不然还叫天幕预言示警吗?
身处百越之地的李斯回想起过往,恍如梦中。
【嬴政见李斯的计策颇有成效,便又给李斯升官了,任命李斯为客卿。客卿很好理解,就是外国人在本国当大官。
李斯是楚国人。
嬴政任命李斯为客卿,一是李斯确实有功劳,二是做给那些前来投奔他的各国人才看的。】
【但李斯毕竟是外国人,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才能却在秦国当上了大官,肯定是有本国的官员不服的。
不服怎么办呢?
恰好此时有韩国人郑国来到秦朝,以修筑渠道为名,心怀不轨,做着间谍的工作,被识破了。
这就给他们逮着机会驱逐外国人了。
李斯身为楚国人,也在被驱逐之列,于是便上书秦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秦王收回了成命。】
天幕上出现了李斯的《谏逐客书》节选。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列举了西戎由余、宋国蹇叔、楚国百里奚、晋国公孙支等人,帮助秦穆公成为春秋霸主的事例,接着又举例秦孝公重用卫国商鞅,实行变法,富国强兵的事例,又列举了秦惠王任用魏国张仪,以连横之术破苏秦合纵之策……
接着,又提到各国的宝物、美女,诱惑秦王,只要统一六国就能够得到这些。
是做守成之主,还是建立不世之业?】
秦始皇嬴政想到,他能够那么快的统一六国,李斯确实功不可没。若是没有李斯点醒他,他就因小失大了。因为郑国这一个间谍,而错失众多的人才。
莫说李斯了,就连郑国渠也是功在千秋。
李斯:“???”“是做守成之主,还是建立不世之业?”他有说过这句话?
他自己怎么不知道?
第165章
【秦始皇嬴政看了李斯的《谏逐客书》,如醍醐灌顶,非但没有驱逐李斯,反而对李斯更加重用了,任命李斯为廷尉——九卿之一。
李斯“从各国吸纳人才”的建议,很大程度上帮助秦国统一了六国。】
【但是吧,李斯这个“从各国吸纳人才”的建议,只对一人例外,那就是李斯的同学韩非——韩非子。李斯和韩非都是师从荀卿,也就是鼎鼎有名的荀子。
李斯曾经说过,他的学识不如韩非。
作者菌觉得吧,李斯可能是过于谦虚了,说自己不如韩非,不如蒙恬,但是他的功绩并不输于这两人。】
秦始皇嬴政心道:这天幕背后之人倒是对李斯十分看重。
身处百越之地的李斯看到这里热泪盈眶,没有想到作者菌对他给予如此之高的评价,实在是受之有愧啊。
他不是谦虚,是真的不如。
【韩非是属于怀才不遇的天纵奇才,法家的集大成者,由于有口吃的毛病,不方便开口说话,便著书立说。秦始皇嬴政看了韩非的书之后,感叹若是能够见到书的作者,与之同游,就死而无憾了。
李斯告诉嬴政,这是韩非的书。
嬴政为了得到韩非,加紧了攻打韩国的进程。韩王一开始不用韩非,待到秦王攻打韩国,这才急了,派遣韩非出使秦国。
嬴政十分高兴,但是不敢轻易相信韩非。
因为韩非是韩国公子,来秦国的时间也很微妙,很难不怀疑韩非的动机,是真的想要为秦国效力,还是想要帮助韩国?
韩非在韩国是怀才不遇的,早已对韩国失望。
如果韩非前来是想为秦国效力,为什么当初秦国在各国招揽人才的时候,韩非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而且是作为韩国的使者前来?早干嘛去了?】
秦始皇嬴政:“……”是啊,他当初就是被李斯给忽悠瘸了,下令处死了韩非,待到后悔的时候已经晚了。
李斯冷汗都下来了。
天幕刚才还夸他呢,现在是想把他往死路上逼啊,可谢谢了!
李斯欲哭无泪。
【公子在先秦是指诸侯王的儿子,哪怕是诸侯王的孙子,都没有资格被称作公子。
战国四公子鼎鼎有名。
孟尝君田文只是齐威王的孙子,父亲并没有继承王位,按理说是不能被称作公子的,但是田文的地位和影响力大,又被封为了君,所以后世也称其为公子。
秦始皇嬴政不相信韩非,因为有前车之鉴。
秦昭王曾招揽田文为相国,但是结果是田文跑了,当了秦相之后又回到齐国当了齐相。这谁还敢再重用他国的公子?
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
秦国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的时候,赵胜四处奔波请求外援,解了邯郸之围。
韩非身为韩国公子,不该出力救韩国吗?
春申君黄歇是楚怀王的儿子,楚顷襄王的弟弟,在秦国为质的时候,为了帮助楚顷襄王的儿子熊完回国继承王位,劝说秦国的相国范雎帮助熊完,因为范雎的熊完的关系好。
韩非和李斯可是同门师兄弟,这要是联合起来,是帮秦国还是帮韩国?
信陵君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魏安釐王的弟弟。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魏无忌违抗安釐王的命令帮助赵国,事成之后害怕被安釐王清算,客居赵国多年,但是当他得知魏国危急的时候,还是回到了魏国,帮助魏国。
韩非能被称作公子,不是韩王的儿子、孙子就是韩王的弟弟。有战国四公子的前车之鉴,谁敢重用韩非?
秦始皇嬴政不信任韩非是人之常情。】
秦始皇嬴政:“……”别说了,他后悔杀了韩非。他对韩非是十分欣赏的,急切地攻打韩国,就是想要快一点见到韩非,可是真的见到了,又把人给杀了。
这算什么事啊?
天幕下的众人觉得春申君黄歇的身份存疑,到底是不是楚怀王的儿子不能够确定。虽然这一说法来源是韩非子,与春申君黄歇同时代的人,但是不能确保韩非子说的就一定是对的。
当然,很大可能是对的。
先秦时期,能被称作公子,正如天幕所言,不是诸侯王的儿子就是诸侯王的孙子。更何况,楚国有一任国君疑是黄歇的儿子,而朝臣对此当没事一样。
黄歇肯定是楚国王室成员。
听天幕一说,别说当事人秦王嬴政不相信韩非,他们这些局外人也不相信韩非了,哪怕明知道韩非是被李斯构陷,也对韩非心存怀疑。
生而为人,保家卫国。
韩国对韩非来说既是国又是家啊,连家国都不顾的韩非,真的值得他们尊敬吗?
别人可以去别国谋求发展和出路,但是王室成员不行。
韩非为秦国效力,就是不忠不孝,人品有了污点;可韩非若是不为秦国效力,选择帮助自己的国家韩国,秦始皇嬴政就没有杀错。
身为宗室,国君的子孙,却帮着外人,实在是世所罕见。
大概除了赵构没谁了。
【李斯虽然有才,但是贪图权势,害怕才华高于他的韩非会取代他的地位,甚至是压在他的头上,便想着除去韩非,趁嬴政对韩非还不信任的时候,劝说嬴政杀掉韩非。
这就体现出李斯才华过人之处了。
李斯说的很有道理,“韩非是韩国的公子,而秦王想要统一六国,韩非帮助韩国是人之常情,注定与秦国为敌。现在秦王留韩非在秦国却不任用韩非,待到韩非归国,遗患无穷。不如给韩非安上罪名,将其诛杀。”
嬴政听从了李斯的建议,将韩非关进了牢里。】
【我们都看过《封神演义》或者是其相关的衍生作品,里面商纣王要杀自己的两个儿子殷郊和殷洪,被姜子牙的人给救了。
殷郊和殷洪分别拜了姜子牙的师兄为师。
姜子牙助周伐商的时候,殷郊和殷洪奉师命下山帮助姜子牙,还发下了毒誓绝不违背初衷。可结果呢?两人毕竟是纣王的儿子,最后还是违背誓言,帮助纣王对抗姜子牙,最后应了誓言惨死。
发毒誓了,都违背了誓言,更何况韩非还没有发毒誓。】
天幕下的众人:“……”没看过,谁写的?有知道的吗?到时候在评论区问问,找作者要手稿。
人脉广的已经在私聊作者了。
《封神演义》的作者没有想到天上真的掉馅饼了,他的书肯定能在本朝大卖,还能够向其他朝代问他讨要手稿的人来个等价交换。
哈哈哈,他要发了。
想到之前作者菌特意帮朋友打广告推荐书籍,却没有将书名透露出来,他便在评论区求文名,结果居然没有一个人看过,白推荐的,就越觉得自己十分的幸运。
不是作者朋友,写的也不是《四大名著》之一,能在天幕异象显现,赚大了。
嗯,观看天幕异象的人又疯了一个。
【李斯这个人有文才,先是一封《谏逐客书》,成功劝说嬴政收回了驱逐他国人才的成命;后来劝说嬴政杀掉韩非的话语有理有据,成功劝说嬴政杀了韩非;最后一封伪造的诏书,把扶苏骂了个狗血淋头,成功逼扶苏自杀。
一个成功的谋士,在于能够让主公对自己言听计从;而出色的谋士,才是算无遗策。
李斯作为谋士是成功的。】
【韩非虽然被关进了牢里,但是李斯害怕夜长梦多,依然不放心,于是就带上了毒药去牢中,逼韩非自杀了。
嬴政后悔了,想要将韩非放出来时已经晚了。】
秦始皇嬴政一开始虽然不信任韩非,但是并不想杀掉韩非,而是如李斯所说,将人留在秦国而不用。毕竟他不是莽撞的人,因为欣赏韩非的才华就毫无保留地信任韩非。
结果就被李斯给忽悠瘸了,将本来不想杀的人给杀了。
他以为韩非是自杀,结果确实李斯逼死的?原以为李斯只有篡改遗诏逼死扶苏这一条罪状,没想到啊,没想到!李斯竟然公然欺君!
看来他对李斯的惩罚还是轻了。
李斯十分的焦急,闭嘴,快别说了!这到底是谋士的盘点,还是奸相的盘点?
感觉今日过后,他的命朝不保夕了。
【我们知道,秦始皇嬴政废除分封,改为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对后世的影响是积极向上的。
而这些,都是李斯向秦始皇提出的建议。】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之后,又双叒叕给李斯升官了,任命李斯为丞相。
李斯驳斥大儒淳于越分封的建议,推行郡县制。李斯师从荀子,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淳于越在李斯这里就有点不够看了,说不赢李斯。
虽然,荀子的两个徒弟,李斯和韩非都是法学界的翘楚。
李斯建议秦始皇统一文字,还亲自作《仓颉篇》七章,作为新文字的学习课本,采用小官吏创造的字体隶书,进行推广。】
天幕上出现了秦朝时期的铜钱。
【我们对铜钱的映像是外圆内方,而先秦时期的铜钱并不是这种形象的。外圆内方是李斯制定的铜钱规格,一直沿用到了清朝。
李斯向秦始皇嬴政建议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修筑驰道。】
李斯:“???”现在收回刚才的愿望还来得及吗?天幕会说就多说点!
【韩非子有才,著书立说,但是一生没有得到重用,死得还十分冤枉。蒙恬不但有将才,还有为相的治国之才。可惜扶苏未能成为秦二世,无法任命蒙恬为相,蒙恬的治国之才未有显现。
李斯从一个小吏,到升为丞相,一生功绩斐然。
只可惜,李斯有着致命的性格缺陷,贪恋权势,和赵高勾结篡改秦始皇嬴政的遗诏,扶持胡亥继位,害死扶苏。
李斯扪心自问一下,自己和胡亥的关系很好吗?
胡亥有自己的老师,名字叫赵高,而不是李斯。天地君亲师,赵高占据了师,而李斯什么都不占。】
李斯:“……”他有着从龙之功。
谁能想到,胡亥会是那么残暴的人呢?刚上位就屠尽兄弟姐妹,不顾百姓的死活,只顾享乐,纵容赵高把持朝政。
【公元前208年,李斯被胡亥处死。】
【本期视频盘点就到这里,下周的更新还是谋士系列哦,希望大家多多收藏、点赞、投币支持哦。
我们下期视频再见,敬请期待哟。】
天幕上又出现了供人点赞、关注、投币的粉红色图标。
众人纷纷点赞、关注、投币。
第166章
唐太宗李世民在帮助李隆基平定了安史之乱之后,迫不及待地将李隆基给拉黑了,表示不想再看到李隆基来烦他,让李治管好自己的孙子。
自从评论区开放之后,给他发私信的人有很多,其中不乏请他帮忙打仗的。
他推拒了所有,只帮助了李隆基。
其他朝代的战事与他何干?真把他当成是名将了?他还有自己的国家要管理呢,哪有那闲功夫?只是唐玄宗李隆基毕竟是自己的后代,实在是不能够坐视不管。
至于唐朝的末代皇帝,他倒是想帮,但是根本就联系不上。
评论区开放之后,最忙的要数各朝的名将了,收到了各朝各代的求助,希望他们能远程指导战事,扭转战局。收到求助的名将们有答应的,也有不答应的,还有没有收到求助主动帮忙的。
比如于谦,偶像是文天祥,主动贴上去帮助宋军抵抗元军。
评论区关闭之后,也不影响这些名将继续帮助想要帮助的朝代,直接通过私信沟通,还不容易泄密。即便是泄密了,也方便查出谁是内奸,然后把人给踢出群聊,或者是将计就计。
时隔一周,朝会后的清晨,天幕异象再度出现,给翘首以盼的众人带来了惊喜。
“您关注的作者更新啦!”已经关注作者的人都收到了这样一个提示。紧接着,天幕开启了它的推送:《古代谋士系列》。
众人纷纷猜测这次盘点的人物会是谁?
有李斯的例子在前,看来天幕盘点的谋士不是毫无缺点的,一时间都不希望自己朝代的谋士上榜。
三国时期的“毒士”们慌了。
能够上榜,是代表对他们才华的肯定,但是想到天幕异象盘点谋士不全是说好话的,可谓是喜忧参半。
上谋士的盘点,可能会影响他们光明的前途。
【哈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苏打,时隔一周,又与大家见面了。视频开始前先感谢各位观众,上期视频点赞和投币都超出了预期,作者菌非常开心。
这期视频,我们来盘点“古代谋士系列”,闲话不多说,我们进入正题。】
天幕上出现了两个字:陈平。
汉朝以前的人没有听说过陈平这个人,毫无印象,天幕异象之前有提到过陈平?
汉朝以后的众人心道,原来是他啊。
汉高祖刘邦想到自己在白登山被匈奴围困时,是陈平出的计策解救了他,主要功绩应该是救驾之功吧?当然,不可否认的是,陈平六出奇计助他统一天下,但最高明的计策还是救了他的命。
突然他又有些担心,这陈平不会也和李斯一样吧?
太后吕雉对救了她妹夫樊哙的陈平很有好感,再加上陈平又赞成她封吕氏外戚为王,她对陈平还是放心的。
汉文帝刘恒觉得陈平很有能力。
陈平反思了一下,自己有什么致命的缺点?无非是阴谋诡计多了点,天幕异象盘点他,大概是他的报应来了。
如今是汉文帝在位,他不会有事,但吕后摄政时的他就有危险了。
不过,他也不是很担心,他一生遇到过太多次的危机,往往都是能够提早发觉,从容应对,最后化险为夷,相信年轻时候的自己能够平安地度过危机。
阴谋诡计有伤天和,但也多次救他性命。
【汉高祖刘邦曾经说过,他能够拥有天下,是因为“汉初三杰”都能够为他所用。张良当军师,萧何搞后勤,韩信为将领,涵盖了取得战争胜利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分工明确,仿佛这天下就是这三个人打下来的。
其实,帮助刘邦打天下的,还有不少的谋士和将领,只是没有这三位出名,但也功不可没。
陈平掩盖在张良的光芒之下,大概就和汉末曹操的谋士荀攸一样吧,献十二奇计,帮助曹操统一北方,但是没有郭嘉出名。】
汉高祖刘邦:“……”懂了,他应该多夸夸陈平,多夸夸那些跟他东征西讨立下奇功的将领和谋士,而不是只夸张良、萧何、韩信三人。
天幕下的众人:“???”陈平明明很出名!
懂了,后世之人不读史书,有“汉初三杰”头衔的张良、萧何、韩信在后世的历史书里都没有姓名,更何况没有头衔的陈平了。
只是众人迷惑不解:“郭嘉上后世的历史课本了?”
魏王曹操:“……”他夸荀攸的次数也不少啊,而且对荀攸的评价也高,荀攸的官职也高,在后世怎么会不如郭嘉出名?
大概是他夸荀攸的姿势不对吧……
【据史书记载:陈平年少的时候,和兄嫂一起居住,家里有三十亩田地,在当时是贫苦人家。
有三十亩田地,也能算家贫。
秦朝末年,百姓的生活或许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贫困。哦,陈平的年龄应该只比秦始皇嬴政小十余岁,而秦始皇十三岁继承王位。
陈平年少的时候应该是在秦始皇统治时期。
也就是说,秦始皇当政的时候,百姓的生活还过得去,毕竟家里都有三十亩田地了,还是贫苦人家。
家有三十亩地是什么概念啊,放到现在都不算穷了。】
【据史书记载:陈平年少的时候,喜欢读书。因为读书不事生产,遭到了嫂子的白眼,而陈平的兄长自己包揽地里的活,纵容陈平出去游学。
出生在一个贫苦人家,可以读书、游学。
秦始皇时期,百姓的识字率或许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低。秦朝在短时间内灭亡了六国,军事水平高,国家强盛,百姓的生活应该比我们想象中的好,可以说至少比清朝末年到建国之初的百姓生活要好。
七八十年前,普通百姓那是饭都吃不起,贫苦的直接饿死。】
清朝的君臣们:“……”这样对比礼貌吗?秦国的疆域才多少,人口才多少?和他们大清能比吗?
大清朝养活四万万人容易吗?
以及,家里田地多怎么了,交的税重啊。唐朝诗人李绅在其所作的《悯农》诗中就写道:“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田地多,不能代表什么。
不过陈平能够有钱读书,有钱去游学,确实也不算贫困了。若是真的贫困,就算是勒紧裤腰带,也省不下读书和游学的钱,那可是大花销。
秦始皇焚书坑儒,百姓们读书的成本只会更高。
【陈平长大成人了之后,要娶媳妇了,但是因为家贫,有钱的人家看不上他,没钱的人家他看不上人家,一直拖到有一富户人家的孙女死了五任丈夫,没人敢娶。
陈平可不管这些,只要女方家里有钱就行。
而这富户人家看中了陈平的前景,陈平家里虽然穷,但是陈平的朋友都是德高望重之人,相信陈平将来一定会有出息,所以答应将孙女嫁给了他。
陈平娶了富户人家的孙女之后,有了更多的钱,又去游学了。】
天幕下的众人感叹:陈平是真的爱读书啊。想要娶富贵人家的女儿,不是为了攀龙附凤,而是借着岳丈家的钱财充实自己。
钱是别人的,但学到的学识是自己的。
陈平的岳丈也是很好了,连陈平娶妻的钱都是岳丈给的,没有让陈平入赘,希望陈平能够发达。在秦朝,对入赘的男人有诸多限制,陈平是软饭硬吃啊。
这些天幕异象虽然没有提,但是他们都知道啊。
只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后世建国之初也是那么穷的吗?得问问横跨晚清、民国、现代的三朝元老。
可惜的是,他们联系不到作者菌所生活的年代的人物。
明清时期的众人:陈平也是命硬,没有被妻子给克死,啊,天幕异象正在盘点陈平的事迹,陈平也快要被克死了,就凭陈平在吕后死后干的那些事情,让吕后知道了,肯定是活不了。
所以克死丈夫的女人不能娶进门。
原本因为陈平非但没有被妻子克死反倒是得了善终觉得离奇,现在想到吕后肯定会杀陈平,心里那是舒坦多了。
虽然,陈平并没有得罪他们。
【到了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规模迅速壮大,平定了原来魏国的地区之后,就立了原来的魏国公子魏咎为魏王。
陈平就去投奔了魏王,但是不受重用。
这并非的是陈平的才能不足,而是这魏王并非明主,不听陈平的建议。再加上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干脆就离开了魏王,投奔了项羽。
陈平在项羽这里频频立功,官也是越升越高。
但是项羽也不是明主啊。
项羽派将领平定了殷王司马卬的叛乱,因为这块地后来被刘邦夺取了,项羽就要杀掉先前平定叛乱的将领。陈平恰好就是平定殷地的人之一,害怕被项羽杀害,于是就投奔了刘邦。】
汉高祖刘邦得意洋洋:可得感谢项羽为他输送人才。当然,最该感谢的还是自己有识人之明。
张良、陈平都不是一开始就投奔他的,最终都选择了他。
丞相曹操想到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袁绍,明明袁绍才是最有希望匡扶汉室的人。退一步来说,就是为了私利,原本是他顶头上司的袁绍也是最有希望平定乱世的人,结果却成了他的手下败将。
袁绍不能用人,荀彧和郭嘉就是弃袁绍而投奔他的人。
得不到人才的归附,就等于得不到天下,所以他颁布招贤令,唯才是举,只要这个人有才,能为他所用,一些瑕疵可以忽略不计。
第167章
【刘邦得陈平来投,亲自面试,和陈平谈过之后,觉得陈平确实是个人才,就问陈平之前在项羽那里是什么职位,他给陈平相同的职位。
陈平在项羽那里是都尉。
秦末汉初时期,都尉应该是叫郡尉,汉景帝刘启将郡尉改名叫都尉。郡尉执掌全郡军事,是高级武官。还有一种是护军都尉,也是高级武官。
陈平应该是护军都尉,因为刘邦命陈平典护军。
陈平一来就当这么高的官,肯定有人不服。更何况刘邦不但给陈平封了都尉,还让陈平与他同乘。
陈平这个新人就更引起了老人的不满。
军中诸将纷纷吐槽:陈平新来,还不知道其有什么本领,不过是西楚的逃兵,大王就这样重用他,还与他同乘,更是命他典护军!
刘邦听了这些言论,反而更加宠幸陈平。】
汉高祖刘邦回想当初,一开始的闲言碎语他不放在心上,但是周勃和灌婴的话让他重视了。他们说陈平德不配位,他也觉得有理,好在陈平巧舌如簧,让他将陈平给留下了。
这么说,陈平的口才堪比李斯了。
说实在的,陈平这个人道德不行,他不喜欢陈平这个人,只是看中陈平的才华。
能帮他打江山,其他的可以不计较。
【《三国演义》中,刘备刚从草庐中请出了诸葛亮,就封诸葛亮为军师,还与诸葛亮同睡一张床,整日念叨着他得诸葛亮如鱼得水,引起了关羽和张飞的不满。
年纪轻轻,除了长得好看,也没见有什么本事,偏大哥整日念叨如鱼得水,如鱼得水。
两人对诸葛亮非常的不服。
于是呢,罗贯中就给诸葛亮安排了火烧博望坡,证明能力。此后,关羽和张飞那是彻底对诸葛亮服气了。】
天幕下的众人:“???”怎么说到诸葛亮了?
众人对天幕异象跑题的本领服气了,只有小说作者们羡慕嫉妒恨,又提到《三国演义》了啊,罗贯中是不是暗中给作者菌打钱了?
怎么他们就没有办法私信作者菌呢?
汉昭烈帝刘备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他不介意多让出一些功劳给诸葛亮立威。虽然《三国演义》只是小说,但是在把握人心方面十分的通透,想来诸葛亮刚来的时候处境也是艰难的,被他给忽略了。
他的三言两语维护,怎敌得过实打实的战绩令人心服?
【陈平长的也好看,周勃和灌婴是跟随刘邦的老人了,对陈平很看不上眼,就对刘邦说:“陈平这个人除了长得好看,也没见有什么本事。听闻陈平在家的时候,还和嫂子私通,在魏国,不被魏国所容,逃去西楚,在西楚又不成,逃到了汉。现在大王重用陈平,陈平却收受贿赂,给钱多的就善待,给钱少的就刁难。陈平是个反覆乱臣,希望大王明察。”
这番话把刘邦给说动了,于是他就去找魏无知的麻烦,因为陈平是魏无知推荐的。】
天幕下的众人看到“这个人除了长得好看,也没见有什么本事。”这句,明白了过来,《三国演义》可能是化用了陈平的故事。
果然在小说家的眼里,看什么都是写作素材啊。
陈·偷嫂子·平:“???”他一生中阴谋诡计多了去了,做的缺德事多了,可没有偷嫂子这一项啊。
听说的事情怎么能够当真呢?这是诬陷!
唐太宗李世民十分心虚,担心天幕异象会把他的错事给捅出来,让欣赏他的古代人知道。
果然,他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唐太宗李世民推倒魏征的墓碑,就是因为魏征推荐的人最后却造反了,所以气不过。
刘邦把气撒在了魏无知的身上,责问魏无知怎么推荐了一个人品这么烂的人来?魏无知觉得自己很冤,替自己辩解,他推荐陈平那是因为陈平有才华,而不是因为品行高尚,只要陈平的计策能够帮到大王就行,至于陈平和嫂子私通,收取金钱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推荐一个品行高尚的,但是却不能够帮助大王,这是大王想要的吗?
刘邦一想也是啊,但还是怀疑陈平对他不够忠心。
于是他就把陈平叫来,责问陈平先是在魏王那里做事,后来又弃魏王而去,到了项羽那里做事,接着又弃了项羽,转而投奔他,如此的三心二意,还值得信任吗?
倒是没有把和嫂子私通和收取将领金子的事情说出来,责问陈平。】
汉高祖刘邦:“……”他提这个干啥?
魏无知说的没错,他用陈平是因为陈平的计策能够帮到他,当时他怀疑陈平的忠心。只要陈平对他忠心,那么和嫂子私通,收取将领金子都是小事情,说出来反而伤感情。
唐太宗李世民:“……”真是谢谢了啊!
很快,他就收到了来自汉高祖刘邦的私聊:“想不到啊,还以为你有多信任魏征呢,这就怀疑起魏征的忠心了,人死了都不放过。”他可太理解李世民的心情了,他当时也怀疑魏无知来着,给他推荐的什么人啊?
李世民:“……”不想说话,关闭私聊的按钮在哪?
虽然他后来后悔了,进行了弥补,又重新给魏征立了碑,但是推倒墓碑的事情做就是做了,破镜难圆。
不是弥补了,就可以当做没有发生过。
【陈平先后投奔了魏王,项羽,刘邦,在项羽那里是得过项羽赏赐的金子的,但是陈平没有动这些金子,走的时候封印封金。
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可能有一部分的灵感来源是陈平,所以写出关羽离开曹操时挂印封金的故事,这人物的苏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当然了,这是因为罗贯中喜欢关羽。
吕布是先后投奔了丁原、董卓没错,但是并没有拜这二人为义父,因为《三国演义》,得了一个“三姓家奴”的称号,或许罗贯中也看不惯吕布每次跳槽都杀老板的行为吧。】
罗贯中觉得自己有点冤,这个真没有。
人家关羽离开曹操的时候是真的封存了曹操赏赐之物没有带走,他只是简单地加工了一下,加上了挂印而已,倒不是因为陈平封印封金才得来的灵感。
至于吕布……没什么说的。
先夸大吕布的能力,后面才更能体现人物的恶,反正都是为了突出刘、关、张的英武。
【陈平离开项羽的时候是封印封金,身上没钱,但因为是个美男子,又有佩剑,乘船的时候差点被船上的人给劫财害命。陈平十分的机警,见船上的人看他的眼神不对,就脱光衣服帮船夫撑船,不动声色地显露自己没钱,从而逃过了一劫。
衣袍是蔽体的,脱了的话,不知道陈平当时穿的开裆裤还是合裆裤?】
天幕下的众人:“???”天幕异象怎么突然有了颜色,还是黄色?虽然合裆裤自古就有,但是隋唐以前的人还是喜欢穿开裆裤,毕竟开裆裤上厕所方便,还不挤着小弟弟。
所以,陈平当时穿的是开裆裤还是合裆裤?
汉高祖刘邦这回相信陈平来投奔他的时候身上是真的没钱,真是穷的连强盗看了都摇头。都这么穷了,还能做到封印封金,看来他对陈平可能存在误解。
也可能是陈平带着金子跑不掉?
【陈平见刘邦怀疑他的忠心,当然就要表忠心了,言明自己离开魏王、项王是因为这两位都不是明主,不能用人,听闻汉王能够用人,这才前来投奔。
刘邦都问出这话了,那肯定是怀疑他了。
陈平或许在这一刻是真的存了离开刘邦的心思,就像先前离开魏王和项王一样。
他解释自己身无分文的来,不收取金钱不好办事,若是自己的计策能为大王所用,希望大王能够采纳,若是自己的计策不行……不行那自然是没法待了,之前收取的金子分文未动,可以全部上交,只请求能够还乡。
和在项羽那里时一样,走时分文不取。】
【刘邦不在乎陈平的人品,只怀疑陈平的忠心,所以责问陈平的时候并没有把陈平和嫂子私通,收取将领金子的事情说出来。
陈平要走,基操是封印封金。
所以他提了自己之前收取金子的事情,但是他和嫂子私通的事情就没有必要抖出来了。
当然,没有做过的事情怎么说呢?
《史记》记载,陈平和兄嫂住在一起的时候,因为光顾着读书不事生产,遭到嫂子的嫌弃。陈平的兄长因为这个原因,将妻子给赶走了。结果就有传言,是因为陈平和嫂子私通,陈平的兄长才将妻子赶走的。
就是不知道陈平有没有澄清过这个谣言?】
汉高祖刘邦感觉自己错怪了陈平,原来是这么回事?陈平的兄长能够做到包揽地里的活,让陈平专心读书,可见是十分爱护这个弟弟的,还真有可能因为妻子和陈平不合,就做出赶走妻子的事情。
周勃和灌婴说陈平和嫂子私通也只是听闻,他确实不该不加查证就相信。
隋唐以前的众人相信《史记》的记载,陈平能够做到封印封金,足见其品行高尚,不可能做出和嫂子私通这种私德有亏的事情来。
宋朝的众人持保留态度。
明清时期的众人觉得那是司马迁美化了陈平,做丈夫的怎么可能因为妻子和小叔子不合就将妻子给赶走的,肯定是因为妻子偷人了,没见传言满天飞吗?都传到汉王耳中了。
而且推荐陈平的魏无知也没有否认陈平和嫂子私通这件事。
第168章
【陈平为刘邦出谋划策,计策大多十分的阴损。比如离间项羽和其手下谋士的关系。
陈平和刘邦说项羽手下的谋士没有几个,如果大王舍得花金子施展离间计,以项羽多疑的性格,内部君臣肯定会互相残杀,这个时候发兵攻打楚国,肯定能够击败楚军。
刘邦给了陈平四万斤黄金,由陈平自由支配。
之前陈平在项羽那边的时候,得到的赏金是二十镒,大概是四百八十两,以一斤十六两为标准,是三十斤。
刘邦给出了四万斤黄金。
这些钱陈平可以贪,因为刘邦不过问陈平花了多少,有多少是用于离间楚国君臣的,又有多少是进了自己腰包的。】
汉高祖刘邦相信陈平不会贪污这笔钱,就算贪了一点,只要离间计能成,就当是给陈平的酬劳。
天幕异象这样说就是眼界窄了。
【陈平花了很多金子,用计谋使楚军内部不团结,互相猜疑。项羽怀疑亚父范增,怀疑钟离眜等人。
范增更是被项羽给气得旧疾复发死了。
离间计成功,但是荥阳之围未解。刘邦被项羽的人围困在荥阳城,危机时刻,陈平命两千名女人出荥阳城东门,吸引楚军的注意和火力,自己和刘邦从西门逃出去。
这也是最令人诟病的一个毒计。
以至于有传言陈平有两千个老婆都不知足,还和嫂子私通;另有传言陈平让这两千名女子送死损阴德,所以陈平才会说出自己多阴祸的话来,而陈平的曾孙强占别人的妻子被处死,封国废除就是印证了陈平所说的阴祸。
阴祸的意思明明是将会受到惩罚,而不是女子之祸。】
汉高祖刘邦:“……?!”两千个老婆?还真能瞎编,脑子里装的都是些什么黄色废料?
和嫂子私通更是子虚乌有。
刘邦想到陈平都是为了帮助他,才损阴德的,不能让陈平自己的乌鸦嘴成真,能帮他就帮一把。
他不信陈平只有一个曾孙。
强占他人妻子确实不能够放任不管,封国也不应该再传给这人的子孙,但是可以传给这人的庶兄或嫡弟、庶弟啊。
没有亲兄弟,传给堂兄弟,从兄弟也成。
刘邦私信他的曾孙子汉武帝刘彻,对陈平的后代网开一面,只要陈平还有别的后代,封国就不要废除。
就当是他之前误会陈平私德有亏的弥补吧。
陈平心中叹气,他帮刘邦对付项羽,那是什么阴谋诡计都用上了,干的缺德事又何止这些啊。
此刻一点都不希望天幕异象盘点他。
汉武帝刘彻收到了刘邦的私信,想到陈平还有一个曾孙陈掌,便松口答应续封了,由陈掌承嗣曲逆侯位。
虽然陈掌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陈平的两个曾孙,一个强占他人的妻子,一个与卫少儿私通,品行都不端,看来陈平和嫂子私通也是有可能的。
别让他再抓到陈掌的错处,不然这封国还得废除。
【有句成语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可不止被萧何给坑了,还有陈平。
韩信自封为齐王的时候,派使者通知刘邦。刘邦大发雷霆,结果被陈平踩了一脚,立马就反应过来了,厚待使者,并让张良立即册封韩信为齐王。这才让韩信死心塌地的为刘邦打仗。
刘邦当了皇帝,有传言韩信谋反,刘邦正要派兵攻打韩信,也是陈平提醒,用计策不费一兵一卒地将韩信给捉住了。
刘邦真攻打韩信,怕是天下要易主了,国号改为齐。】
汉高祖刘邦听不得这种话,真的和韩信打仗,顶多吃败仗,失去韩信的齐国,疆域有损,但亡国却是不可能。
他还有张良和萧何呢。
天幕下的众人也觉得刘邦亡国不太可能,韩信是兵仙能打胜仗没错,但是不懂政治,情商还低。
这样的人当将领可以,当皇帝怕是不行。
【“白登之围”是指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可以说知名度很高,是陈平出的计策解围的。
但是刘邦不止被匈奴围困了这一次。
刘邦在平城的时候也被匈奴给围困了,恰好陈平在身边,也是陈平出的计策解围的。
刘邦的好运气似乎都在攻打秦国的时候用光了,之后的战役不是被围困就是在被围困的路上。刘邦被项羽的楚军围困,是陈平出计解围;被匈奴的军队围困,也是陈平出计解围。】
汉高祖刘邦不服,他能打败秦军是凭实力,怎么能说他是凭运气呢?
主要也是秦军作战能力不行了。
【汉高祖刘邦经过曲逆县,见县里的房屋很大,十分壮观,自己只在洛阳见过,便将曲逆县封给了陈平,食邑五千户。
《史记》记载,陈平以护军中尉的身份跟随刘邦平叛,从平定陈豨叛乱到平定黥布叛乱期间,有“六出奇计”。陈平每出一个计策,食邑就增加一次,一共增封了六次。
“六出奇计”具体是什么计策,无人得知。
不过,以陈平以往的作风,合理猜测这些计策多半是阴谋诡计,见不得人的那种毒计。
“毒士”陈平。】
汉高祖刘邦不赞同天幕的说法,什么见不得人的毒计?计策要有效果,当然要隐秘,提前透露了消息,不就没用了吗?
汉文帝刘恒有点好奇是什么计策?
陈平:“……”就知道和李斯一起上天幕盘点不是什么好事,有点期待下一个被天幕盘点的倒霉蛋谋士会是谁?
谋士系列应该也只有三个人物。
【刘邦当上皇帝之后,看谁都觉得对方想造反,大肆杀功臣,连萧何都差点杀了,那是四处平定叛乱,忙个不停,在又一次平叛回来的途中终于因为伤势病倒了,直接一病不起。
刘邦临死之前想要杀樊哙,嘱托陈平和周勃务必要把樊哙给杀了。】
【这一幕和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赐死扶苏和蒙恬,由王离接替蒙恬的军权十分的相似,只不过李斯派去的人拿的是假的旨意,而陈平和周勃拿的是真的旨意。
陈平和周勃都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亲自充当使者去了军营传旨。
很有可能李斯派去传旨的使者也不是什么普通的小吏,而是有一定身份的人,不说如陈平和周勃这般,应该也不会低到哪里去,至少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秦始皇嬴政再一次被天幕暴击。
他没有杀过功臣,然而在后世的风评并不好,各朝各代的君臣都说他是暴君,名声竟然还不如大肆杀害功臣的刘邦。
李斯不满天幕异象总提他篡改遗诏的事情。
天幕下的众人一想也是啊,手里拿着皇帝旨意,奉皇命出差公干的人就是使者。
而能当使者的,不会是小喽啰。
他们怎么就把李斯派去传旨的使者当成传旨太监,或者是普通的小吏这种呢?这么重要的事情,当然要派信得过的人去办,或者是身居高位的人去办。
秦始皇嬴政出巡是有百官相随的,途中百官还要上奏国事。
秦始皇驾崩的消息被赵高瞒的死死的,只有公子胡亥、赵高、李斯以及几个宦官知道没错,但传旨不一定就要知情人去传。
印信是真的,就可以从百官中选不知情的人出来去当使者。
【刘邦的旨意是要周勃接掌樊哙的军队,让陈平一到军营里就将樊哙处斩。陈平和周勃觉得樊哙是吕后的妹夫,不想得罪吕后,便没有到军营里去,而是用符节把樊哙给召来,宣读诏令,将樊哙装上囚车。
刘邦要杀樊哙,就让他自己杀去,陈平不想经手。
蒙恬手握三十万大军,接到诏令后,虽然不愿意自杀,但也是束手就擒;樊哙身在军营,背靠大军,接到诏令,也是束手就擒。
造反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汉高祖刘邦急着杀樊哙,就是感觉到了自己时日无多,怕是等不到将樊哙押解回京,便想着让陈平直接就地解决,只是没有想到陈平和周勃竟然敢违背他的旨意。
陈平和周勃在押解樊哙返回京师长安的途中,汉高祖刘邦就驾崩了。
陈平担心吕后的妹妹也就是樊哙的妹妹向吕后告他的状,吓得撇下周勃和樊哙,先行一步,进宫向吕后表忠心。原本陈平是要去驻守荥阳的,这一通哭诉之后,吕后就改变主意,留下他做郎中令了。
汉高祖刘邦驾崩,汉惠帝刘盈虽然已经有十七岁了,但因为有一个强势的母亲,是吕后大权在握。
吕后想要分封诸吕,陈平赞同,取得了吕后的信任。
吕后去世之后,陈平是铲除诸吕,迎立汉文帝刘恒的主谋,所以清算吕家人的时候,陈平能够独善其身,而没有被当做是吕后的党羽一起清算。
凡是有吕后血脉的人,全部被杀。】
汉高祖刘邦喜怒参半,喜的是陈平迎立汉文帝刘恒,好眼光;怒的是没有想到陈平也是个见风使舵的小人,竟然迎合吕后分封诸吕。
真是谁掌权,就效忠谁啊,不似周勃、王陵等人。
太后吕雉大怒:“好个陈平!”亏她以为陈平是支持她的,原来陈平才是她最应该杀掉的人。
【汉文帝刘恒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78年,陈平去世。】
【本期视频盘点就到这里,下周的更新还是谋士系列哦,希望大家多多收藏、点赞、投币支持哦。
我们下期视频再见,敬请期待哟。】
天幕上又出现了供人点赞、关注、投币的粉红色图标。
众人纷纷点赞、关注、投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