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溪山的一个月,江海只记得两件事情,窗外连绵不断的大雨和屋里停不下来的争吵。
正逢盛夏时分,六月的天气如同伶仃大醉的壮汉般不讲道理,灰蒙蒙的天空笼罩在城市上空,远处的乌云被撕开了一条口子,露出了夏季该有的湛蓝色。
江海站在阳台,点起一根香烟,这是他今天的第三根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他已经习惯了浓重的焦油气味在身体里环绕盘旋,酝酿片刻之后再轻轻地从牙缝之间吐出,楼下戏水的小孩溅起了一层水花。
“你好,我叫江海,今天来入职报道。”办公室内,天花板上的大风扇咿咿呀呀地转着,一个戴着眼镜,胖乎乎的男子正在一张一张得看着新人的资料,他叫刘基,是美疗集团人事科的科长。
刘基的目光落在了江海的个人简历上,转而斜着眼看向他,又回到了纸上。
办公室异常闷热,江海舔了舔唇角干裂的皮层,目光呆滞地看着刘基的秃顶。
“资料基本齐全,差一张银行卡,你去对面的英信银行补办一张,用于员工工资的发放。”
刘基头也不抬地说着,把资料放在桌子上,在上面放了一个订书机,看向了电脑屏幕。“好的”江海转身离开办公室。
美疗集团坐落于山岚区的中心地段。
山岚区是溪山的市内老城区,破旧的骑楼风格洋房是这个区的标志。
早在一个世纪前,溪山的一批留洋华侨从国外回来,承包了政府的旧楼改造工程,他们从奥威国学习了先进的建筑设计和房屋改造技术,将国外的洋知识在山岚区一片搁置已久的烂尾楼上进行实践。
五年的时间,便有了当时溪山最著名的侨乡步行街。在第二青年大道上,两排西方风格的骑楼横空出世,论建筑美感、雕花的精细程度,甚至阳台石造栅栏的数量都被人们津津乐道。
一时间,这片区域俨然成为了人们眼中最时尚,最具观赏性的地方。
而如今,时过境迁,当年骑楼群威震八方的气势已不复存在,但岁月在这些建筑上留下的痕迹却是属于那个年代人们才拥有的珍贵回忆。
如今屹立了百年之久的骑楼,依然能感受到昔日的傲气和辉煌,但留下更多的,是这座城市独特的印记,那是在当地人民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江海走在第二青年大道上,正值中午时分,街边的小食铺早已人头涌动。
肠粉店、汤粉店、小炒店都在锅碗瓢盆的催化下产生了独特的食物香味来吸引顾客。
江海点起一根烟,慢悠悠地穿过这些食铺,他喜欢将烟圈吐进烟火气十足的空气中,进而再回吸入鼻腔,这让他有一种感觉,时隔二十年,他又重新踏回了这片出生的地方,让他感到格外的亲切熟悉。
英信银行中午十二点准时关门,江海走到门口,看着紧闭的大门,看了眼手表,“真是一分钟也耽误不了啊。”
小城市中的小银行,生活节奏容不得工作胡搅蛮缠,人们到点上班,到点吃饭,到点休息,到点下班,年复一年,一如既往。
江海苦笑,心想那就先吃饭吧,下午再来。
烧鸭店内,江海点了一份烧鸭油鸡双拼饭,找了一个靠近窗户的位子坐了下来。
透过玻璃,店外酷暑的热气如同千层浪涌入了这条狭长的街道,穿着西装革履的年轻人三三两两地从不远处的拐角走了进来。
他们卸掉了厚重的西装外套,搭在肩上,将白衬衫的袖子卷起,与迎面走来的行人浅浅交换了目光,不一会儿便消失在了江海的视线里。
马路对面的凉茶店,阿嬷坐在一张竹椅上,眯着眼睛扇风,摇摇曳曳,右手捏着一台老式收音机,正午阳光识时务地照在她的布鞋上,不偏不倚,伴随着大街的呼吸声,轻悄悄梦入黄粱。
而这一切的故事,要从几个月前江海收到的一封匿名信开始...